民国京城四少(古玩鉴赏)

民国时期的京城四少,众所周知,是一群善于古玩鉴赏的年轻才俊。他们的名字,分别是郑振铎、吴昌硕、钱松岩和张大千。他们相互交往、切磋技艺,使得古玩艺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,也为后来古玩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。

郑振铎

郑振铎是四少中最早接触古玩的一位,他更喜欢收藏明清时期的文物。在他的努力下,北京政府成立了故宫的博物馆,许多文物得以保留。他的学识渊博,是“大清陶库”的创办人之一。他从早年的琉璃器、铜器开始涉足古玩市场,他对器物的形制、肌理极具洞察力,能准确区分其青白、青绿、黄茶等少数细微的差异。

吴昌硕

吴昌硕是一个重视笔墨的人,因此更喜欢书画。尽管他的父亲对他从事艺术颇感失望,但吴昌硕依旧在不懈学习中不断进步。他曾多次在少帅府举行画展,赢得了不少看客的好评。他一生酷爱中国古代文化,完成许多大型壁画和家具描绘品。他收藏的瓷器,也是他个人鉴赏美学理念的很好反映。

钱松岩

钱松岩非常钟爱明代、清代的器物,并对《官窑三百年》做了登记和详细分类。他对青花的鉴赏尤其精湛,把足蓝、轻蓝、浅蓝、冰裂蓝、龟裂红等细节掌控得相当到位。此外,他还收藏了不少青铜器,如细磨技法的灯炉和日月金凤图案的香炉等。他把对美的理解贯穿到自己的收藏品之中,成为市场上备受瞩目的古玩专家之一。

张大千

张大千的收藏特点比较明显,即不拘泥于时代和国界。“一格雄鸡”,“仰天大笑”,“荷花碗”等作品中,较为常见的皆以形神兼备、妙笔生花闻名。他善于钩玄钓幻、隐逸洒脱地用笔挥洒,其中传世作品无不闪烁着艺术家自身的光芒。

民国时期的京城四少,其实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集合。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精妙技艺和专业特色,这是在当时非常珍贵的。他们的突出表现也成就了中国古典古文化的丰富多彩,为后来的古玩市场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。